您好:欢迎访问数学研究学术交流中心网站。

加入收藏

设为首页

学界动态
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学界动态 >>
以“问题要素”为学习的起点
添加时间:2022-06-29    阅读次数:894

减负关键在课堂,核心在提质,根本在激趣。“双减”能“减”下去,关键是课堂教学质量能“增”上来。为更好落实“双减”,学校致力于建构以优化“问题要素”为核心的课堂模式。

当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习为中心、以问题为起点的教学关系构建。我们认为,问题应该来自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发现,来自于教师对目标和内容的预设,来自于合作展示学习过程中的生成。只有动态理解“问题”,让学生参与到“核心问题”的生成过程,才能真正实现学习的深度发生。

当然,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不容易。我们在课改过程中经历了“学生提不出问题——提出与学科无关的问题——提出太多无用的问题——提出有价值问题”的发展阶段。在具体教学中,要鼓励学生提问,及时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,然后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,哪些问题是自学可以解决的,哪些问题是无关的,哪些问题是超过学习范围的,哪些问题是比较有价值的,并通过小组讨论研究找出最接近教学目标的问题,进而以问题解决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线,以解决问题为设定学习目标的依据。

“问题要素”在不同学科中的特征与教学活动是不同的。

数学学科重在归纳。过去,数学课往往是“教师带着真理走向学生”,教师提出命题、教师示范、教师归纳总结。如今,我们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、质疑问题,在教师的引领中“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真理”,将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,而学生的提问往往体现了数学思维的核心价值。

在课堂展示中,要选择有价值的展示内容来推进问题探究的发展。我们要求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巡视指导,发现有价值的展示内容。经过总结,我们归纳为展示“典型的正确”“典型的错误”“创造性思维”。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方向和思维模式有所把控,将学生展示作为有效的教学资源,而不是空泛地谈“展示的公平、参与的广度”。

语文学科重在开放。语文学科的问题提出是训练学生整体阅读的有效方法。如果学生没有充分与文本对话是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。在语文学科的提问中,学生往往是从“无疑而问”开始的。这其实也是一种学习理解的方式,因为只有学生对需要提问的标准答案了然于胸,才能够提出问题。

在语文问题中,我们重点引导学生从阅读的整体理解来看,包括理解问题(写了什么、怎么写的)、领悟问题(为什么这样写)、赏析问题(这样写好或不好在哪里)、洞察问题(我同意或不同意作者的观点)、移情理解问题(如果我是作者或者文中人物会怎样)、自行性理解问题(对我有什么启示)。

经过训练,学生的提问往往能接近文本的核心思想,这种训练包括:对遣词造句的提问(标点符号、关键词语、句子句式、描写方法、复杂句群);对篇章结构的提问(文章段落关系、篇章顺序);对课题的提问(比如,《父亲的嘱咐》中的嘱咐是什么?《“走”完长征的婴儿》为什么用引号?);对主旨大意的提问(文章主要内容?文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?作者及写作的背景等)。不论从哪个角度提问题,都可以通过开放性的讨论让教学设计的主线浮出水面,而具体选择什么角度就涉及文本特征了。

英语学科重在发现。小学英语学科的学习中让学生“提问”或者教师“设置问题”都未必是可行的操作方式。我们从英语对“问题”这个词的语汇上探究,有question和problem两个词都可以表示。question更贴近于“提出问题”,而problem则有“困难、障碍”的含义。我们主要将听说读写作为学习手段,不仅关注学什么,而且关注如何学。因此英语学科的问题导学还是应该回归到学习的规范性思考上,提高学生展示机会并引导学生依据学习标准进行纠偏纠错,强化对具体问题的认知程度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,让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情境,通过小组模拟对话、角色扮演等活动,也可以多采用组内展示增加学生个体参与学习的有效时间。

(作者单位均系山西省长治市上党区光明小学)

《中国教师报》2022年06月29日第6版

作者:王建勋 杨丽琴